A股最大雷區,即將引爆
來源|市值觀察
2024年4月,中國證監會發布《關于嚴格執行退市制度的意見》,滬深京三大交易所也同步修訂了股票發行上市審核規則,進一步收緊了強制退市標準,此次政策調整,被業界稱之為史上最嚴退市新規。
已然拉開帷幕的2024年年報季,是最嚴退市新規實施后的第一個年報季,A股市場無疑又會掀起一輪退市風暴。
規避退市雷區,成為當下最重要的風險管理。
當然,此刻的退市高壓,是為了更好的明天。
退市風暴過后,海晏河清的A股市場,必定會成為更有效的融資市場,同時也是更有價值的投資市場。
雷區閃現,避雷優先
A股從嚴退市的制度改革,始于2020年底。
彼時A股上市公司總數已突破4000家,科創板和創業板已執行注冊制改革,市場供應量急劇增加,從嚴退市成為平衡市場供求格局的必然要求。
在此之前,A股退市條款極其寬松,根據同花順問財的數據,1990年成立之初的10年里,退市公司只有瓊民源一家,1990年到2020年30年間,總計退市家數也不過146家。
2021年-2024年,也就是從嚴退市制度執行后的4年時間,A股共計退市171家,已經超過之前30年A股退市公司總和,剛剛過去的2024年,A股退市55家,再次創下歷史新高。
按照目前的監管規則,A股退市大致分為四大類:財務類、規范類、重大違法類、交易類。
2024年主動退市的54家公司中,財務類退市有10家,博天環境和新海宜兩家公司,則因為財務造假觸及重大違法類退市;另有42家公司屬于交易類退市,其中40家是因為股價連續20個交易日低于1元而觸及面值退市條款。
2024年修訂的退市新規,對各種退市情形都進一步加碼:重大違法類退市新增1年嚴重造假、3年及以上連續造假的情形,造假金額的門檻也大幅下降;規范類退市新增資金占用、內控非標審計意見及控制權無序爭奪等退市規則;財務類退市,對主板虧損公司的營業收入標準從1億元提高到3億元;交易類退市,主板市值退市的門檻從3億元提高到了5億元。
根據最新退市標準,過去三年的退市公司仍會繼續增加,接下來的2025年,A股退市公司很可能再次創下歷史新高。
目前,*ST博信、*ST美訊已預先鎖定市值退市,另一家公司*ST大藥也已連續多日市值位于5億元以下,處于市值退市邊緣,而上市公司陸續公布年報期間,面臨財務困境的上市公司,將成為當下最嚴重的退市雷區。
參考2023年年報和2024年三季報的數據,A股5000多家公司中至少有30家公司面臨財務類退市隱患,這些公司幾乎都來自ST板塊。
作為退市公司最主要的來源地,年報季期間的ST公司,顯然是A股最危險的板塊。
ST之外,年報季之后,低價股、微盤股、績差股,以及存在造假隱患的公司,無疑都需要堅決規避。政策風向和退市浪潮不可逆轉,君子不立危墻之下。
生態漸變,后市可期
隨著退市規則逐漸趨嚴,A股市場生態和投資邏輯必然發生巨大變化。
首先,增量上市公司質量會越來越好。
2024年,A股主動撤回IPO的家數為431家,創下歷史新高,從嚴退市等監管政策的收緊,正是導致大量企業主動撤回IPO的主要原因。
退市代價巨大,上市的性價比自然下降,只有質量更可靠、更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公司,未來才會積極尋求A股IPO的機會。
其次,存量上市公司運作會更加規范。
寬進嚴出的政策背景,讓上市不再是一勞永逸的事情。
為了避免觸碰諸多退市條款,上市公司不僅要努力提升經營業績,確保財務數據真實穩健,及時披露重要信息,而且要對自家公司在資本市場的表現高度重視,在股價不振、市值縮水的時候,必須通過回購、分紅、增持、資產重組、股權激勵等手段,進行及時合理的市值管理。
再次,A股投資者結構、投資風氣和估值邏輯會發生巨大變化。
過去很長時間,由于退市概率極小,上市難度較大,A股上市公司的殼資源價值因此居高不下,炒小、炒新、炒差蔚然成風,差公司估值溢價、好公司估值折價,成為A股難以言說的痛。
全面注冊制和從嚴退市的政策環境下,殼資源價值下降,炒小、炒新、炒差的策略失去生存空間,會倒逼大量炒作型資金退出市場,A股投資者結構和投資風氣會逐漸趨向理性,市場的有效性會越來越高。
從嚴退市帶來的上市公司質量提高、投資者結構和投資風氣的變化,對A股最大的積極作用,一方面是讓好公司獲得溢價,對實體經濟和理性投資起到正向的示范作用;另一方面則是促使上市公司業績和股價的穩定性越來越強,在大幅降低市場波動率的同時,大幅提升投資者持股體驗。
2020年以來,滬深指數全年振幅大都在30%以下,過去那種暴漲暴跌的大牛大熊行情已再難出現,這是A股未來走向成熟、投資價值增強的重要象征。
從國際經驗來看,美股之所以能長盛不衰,成為美國財富之源,很重要的制度基石,正是高度重視和嚴格的退市規則。
作為全球第一大資本市場,美股每年吸引幾百家公司登陸華爾街,但是退市公司也有幾百家,經過充分的新陳代謝,美股上市公司總數多年來也沒有太大變化。
在劣幣出清、供給格局穩定的基礎上,美股不但實現了行情的穩健上漲走勢,同時也孕育和催生了微軟、蘋果、英偉達、特斯拉等一大批質地優秀、代表時代潮流的超級大牛股,成為美國經濟發展和科技創新的重要催化劑。
得益于美股市場給予的估值溢價,這些超級巨頭有足夠的資本反哺廣大投資者、同時也助其自身在產業經濟中變得更加強大,成為美國經濟和美股的定海神針。
資本市場和實體經濟的相輔相成,造就了美股和美國經濟的持續繁榮,最終成為美國民眾的財富之源。
事實上,從嚴退市執行幾年來,A股供求格局也在悄然變化。
退市數量創下歷史新高的2024年,A股完成IPO僅100家,創下近10年新低,退市公司數量已經超過新上市公司數量的50%,這在過去是很難想象的事情。
供給格局的重大變化,疊加2024年末924會議推出的央行定向印鈔等全新的股市扶持政策,代表著決策層對A股的重新定位,同時也成為A股絕處逢生的重要基礎:經歷2年下跌之后,滬深兩市在2024年實現乾坤逆轉。
我們相信,從嚴退市掀起的巨浪之下,A股作為中國經濟越來越重要的助推器和財富的聚集地,必將為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以及國民財富的保值增值,做出更大的貢獻和支持。
相關新聞